2009年8月23日 星期日

惡棍特工:電影究竟為誰而服務


今天看完了《惡棍特工》,只能說我看了真得很HIGH!
裡面很多挖洞給人跳的婊人情節,也有很機敏的幽默對話,導演坤丁塔倫提諾甚至還直接演了一段他的成名老橋給觀眾看看,反正好橋不怕用嘛。總之,這些東西都是逗得我哈哈大笑,甚至讓我覺得拍得比追殺比爾還好看!

比較少有觀眾注意到的,除了賣弄一些機智對談外,故事中還稍稍引用了電影史作為故事的基底,與其說這是一部在談復仇的電影,其實某方面也看得出昆丁對電影媒體的一些思考。

光是從故事中的背景,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。
劇中主要登場的國家有德國、法國、美國(雖然英國也有登場,但是一下就掛了,英國佬的登場比較像是讓人來嘲弄的一樣,所以不列入討論),這三國都是發展電影文化已有一定水準的國家。
在劇中,透過人物的台詞也說明了各國對電影的態度。
女主角蘇珊娜講了,「法國人尊敬任何的電影導演」,這段台詞雖有討好法國觀眾之嫌,但也明白表示法國對電影的敬重。德國軍官說,「要把那些猶太人拍的假德國電影趕出去」,便拍攝了一系列宣揚德國威能的政治電影,「開創德國電影的新紀元」。美國呢?雖然劇中角色並沒有提到對本國電影的觀感,但是這部電影是美國人拍的,而且還是個熱愛B級片的導演拍的,我想這足以代表了某些事情。

德國,早年以表現主義的風格聞名於世,到了第三帝國時期,電影成為了為政治服務的媒體。在劇中,德國人拍了一部《祖國的驕傲》,內容是帥哥二等兵在高塔上大顯神威幹掉三百名敵人。實際上,確實有幾部類似在展現德國榮耀的電影,其中一部知名的叫《奧林匹亞》,它的內容是在講1936年柏林奧運德國選手如何在運動場上展現主角威能,而其他國家只能吃鱉,因此電影中的影像剪輯非常明顯地偏心,只要是德國選手奪金,就有很長的段落來描述,但是輪到別國的選手,就只有短短的幾秒鐘,而且大多是跌個狗吃屎的出糗畫面。
很明顯,這就是給德國人看爽的片。
同樣的片,還有《意志的勝利》等。



法國,是電影誕生的國度,每年舉辦的坎城影展具有極高的水準,後來也出現了楚浮、高達等電影鬼才。可想而知,法國這片土地對於電影有多麼深厚的情感。在劇中,導演大膽地將歷史改寫成德國占領法國這件事,是在暗示這股勢力(德國)的邪惡,並非只是屠殺猶太人這麼單純,而是控制言論,箝制創作自由。可想而知這對電影人而言是多麼地罪大惡極。
B級片中的瘋狂殺手在這裡的意涵竟反轉為英雄角色,以B級片的手段(各種異想天開的虐殺、刑求等)來教訓拍愛國影片的壞人,就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一個議題。

這部片因此成為了一場「B級片趣味VS國家宣導片」的政治辯證。
以服務的觀眾來看,B級片的觀眾追求的是一場場異色奇景,是一種所謂的「壞品味」;國家宣導片的觀眾追求的是政治正確的主題,在這前題之下盡情地展現祖國的榮耀。這兩者背後皆有一種看似立場相反,實則本質相似的意識形態在運作。
電影的最後一段,希特勒在電影院中觀看《祖國的驕傲》,看到電影中的主角開槍殺人就拼命叫爽;某方面而言,也等同於觀眾在看《惡棍特工》時,劇中的美國特工殘殺德軍,觀眾忍不住因故事的黑色幽默而發出笑聲一般。
希特勒與電影觀眾,竟因此疊合了起來。
所以電影究竟為誰而服務?

我們跟一直傻笑的希特勒沒兩樣啊,只是殺手們哪管那麼多,看誰不爽就把誰宰了,而且頂多被臭罵一頓而已。